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十五: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创)
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十五: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创)第3页

   其一: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于距海较近,降水丰富,形成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这里的地表水相当丰富,河流水量大且流程长,大多为流入海洋的外流河;由于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烈,所以在中游地段形成峡谷地形(如三峡)、下游地带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这一地区生物资源丰富,土壤发育较好,为典型的红、黄壤地区。

  其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例如: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连年战争,大兴土木 森林被破坏

由此可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4. 地理要素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案例:森林破坏--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

滥伐森林与造林绿化对陆地环境各要素以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下图)。

[典型例题精析]

典题1、 图中若a是绿色植物,读图完成(1)――(2)题

(1) 该图示的含义是 ( )

A呼吸作用 B分解作用 C光合作用 D化合作用

(2) 如a在黄土高原,且植被遭到破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易产生荒漠化 B易使黄土质地变松 C易产生水土流失 D易形成酸雨

解析: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分解作用是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化合作用是把矿物质合成有机物质。

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夏季多暴雨,加上植被破坏,易产生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