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讲义:专题三 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讲义:专题三 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2.雏形

  计口授田,"劝课农桑",从事农业生产,这实际上就是均田制的雏形。

  3.主要内容

  (1)年龄: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

  (2)露田:无主荒地,年老身死后还给北魏政权。

  (3)桑田:农民终身不必交还,可以买卖。

  (4)义务: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4.评价

  (1)均田制是当时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

  (2)统治阶级的利益得到保障,限制了土地兼并。

  (3)保证了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三、整顿吏治

  1.原因

  (1)北魏统一北方后,百官以收取租调为谋生的主要手段。

  (2)官吏与商贾勾结,中饱私囊,贪污成风。

  2.措施

  (1)修改任期:官吏的任期不再固定为六年。

  (2)严惩贪官:对贪污帛一匹以上者以及徇私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

  (3)实行俸禄制:给百官颁行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3.影响

  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巩固了北魏政权。

  四、迁都洛阳

  1.原因

  (1)在鲜卑贵族集中的旧都平城,孝文帝推行的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非难和抵制。

  (2)平城地区产粮有限,经常发生水旱疾疫之灾,不足以承载大量人口所需的生活供应。

  (3)洛阳地处中原,农业发达,又是当时中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2.过程

  (1)493年,孝文帝以讨伐南朝为名,大举南下,军队艰难到达洛阳。

  (2)将士们不愿继续南进,孝文帝宣布定都洛阳。

  (3)对阴谋叛乱者给予坚决镇压。

  (4)允许一批大臣"冬则居南,夏则居北"。

  (5)规定迁往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葬在洛阳,不许归葬代北。

五、革除旧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