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色沉淀。
原因是:加热胶体,胶粒运动加剧,胶粒之间碰撞机会增多,而使胶核对离子的吸附作用减弱,从而减弱胶体的稳定因素,使胶体聚沉。
(2)加入电解质聚沉胶体实验设计:在豆浆中加CaSO4溶液,能观察到豆浆凝聚成豆腐。原因是:在溶液中加入电解质,增加了胶体中离子的总浓度,增加了胶粒吸引相反电荷离子的机会,减少或中和了原来胶粒所带的电荷,使胶粒失去了保持稳定的因素,粒子由于布朗运动,则聚集起来,迅速沉降。
(3)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聚沉胶体实验设计:把Fe(OH)3胶体加入硅酸胶体中,两种胶体均会凝聚。
原因是: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可以起到加入电解质同样的作用。
知识拓展 胶体的制备方法
不同的分散质和分散剂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不同的胶体制备方法也不尽相同。
(1)对于一些可溶性大分子物质,一个分子就可形成胶粒,可采用溶解法制备胶体,如将淀粉、鸡蛋清等溶于水,橡胶溶于汽油等。
(2)对于一些难溶性小分子物质,多个分子聚集在一起可形成胶粒,可采用反应法,利用化学反应并且控制反应条件和反应程度,使反应产物--分散质凝聚成大小为1~100 nm的粒子而形成胶体,如向沸腾的水中滴加 FeCl3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即得 Fe(OH)3胶体。采用强制分散的方法也可将分散质分散为大小为1~100 nm的粒子而形成胶体。
知识总结 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比较
由于三种分散系的分散质微粒的大小不同,从而导致某些性质的差异。现将它们的比较如下:
溶液 胶体 悬浊液、乳浊液 微粒直径 小于1 nm 1~100 nm 大于100 nm 外观 均一、透明 多数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分散质微粒组成 单个分子或离子 许多离子、分子的集合体,或高分子 巨大数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悬浊液、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实例 食盐水 Fe(OH)3胶体、淀粉胶体 泥水、牛奶 案例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性是丁达尔效应
B.利用半透膜可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
C.Fe(OH)3胶体带正电荷
D.加入电解质,胶体能发生聚沉
【剖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胶体的概念及其对性质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性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胶粒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由于胶粒直径较大,它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离子或分子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可用渗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