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2《地球表面形态》学案(1)(湘教版必修1)
地理:2.2《地球表面形态》学案(1)(湘教版必修1)第3页

【思维导悟】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回答问题。

(1)地质构造名称:a,b,c。

(2)这里的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的状况如何?

(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a处还是选择b处开凿?(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加以考虑)

(4)若在c处计划修建一座水库,请分析其可行性。

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了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a处的岩层向上拱起表明为背斜,c处两侧的岩层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可确定为断层,b处的岩层向下弯曲则是向斜。

  褶皱构造顶部如a处,岩层缺失的原因是由于外力的侵蚀作用,b处侵蚀较少,c处两侧的岩块如没发生相对位移则其弯曲应该是吻合的。说明这一地区先是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了褶皱,然后是岩层发生断裂并错动形成断层,a、b处表面发生了差异侵蚀(即侵蚀程度不同)。

  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a处开凿,因为a处岩层向上隆起,依据力学原理知不易塌陷,同时不易积存地下水。

  c处不宜修建水库。因为c处有断层,断裂面岩层破碎会造成水库漏水,同时渗入断层里的水又可促使断层面两侧岩块活动,易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而影响水库大坝的安全。

  答案:(1)背斜 向斜 断层

  (2)地壳运动状况:先发生褶皱,后发生断层;外力作用状况:a、b两处表面出现差异侵蚀,背斜受侵蚀严重,出现岩层的缺失,形成相对低洼地,而向斜受侵蚀相对轻微,形成相对高地。

  (3)选a处。因为a处岩层向上隆起,符合力学原理,不易塌陷,同时不易积存地下水。

(4)略

【针对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喜马拉雅山是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B.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形成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2、我国华山的地质成因是

A. 向斜成山 B. 背斜成山

C. 断层形成的块状山地 D. 褶皱形成的高地

3、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形成裂谷

B、外力作用中,流水的作用是弱小而不普遍

C、"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判断地质构造和地貌成因的方法之一

D、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矿工程技术人员在黑龙江省某区发现了大型油气田。该区位于松嫩平原内,外力侵蚀严重,地势低平。经多年地质勘探,判定本区为大型背斜构造,储油的可能性极大。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后经开采,果然原油喷出。据此回答4~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