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名校推荐】内蒙古集宁一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11师说(2)
【302edu名校推荐】内蒙古集宁一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11师说(2)第2页

三、解疑合探

学生合作探究上述问题。

问题一

中心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必有师,学者要从师)

l、提出观点,并总说从师的原因和择师的标准。

2、运用对比手法,批判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和后果,从反面论证从师的必要性。(为什么)

3、以孔子从师为例,指出"圣人无常师",进一步从正面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怎么办)

4、赞扬李蟠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原因。

问题二

1、对比论证:首先用"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次用对自己与对儿子的要求不同对比,指出结果是"小学而大遗";最后用"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比,批判士大夫的错误思想,指出士大夫之族"智反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通过三组对比,论证了从师的必要性。

2、道理论证:引用孔子的话,证明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3、举例论证:以孔子从师为例,增强说服力,进一步阐明了从师的必耍性。

问题三

I、整句和散句相结合。

整齐的对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

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对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

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益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对偶句。

2、运用多种句式,多种语气表达情感。

运用大量的感叹句、反问句来增强情感;

第二段连用了三个对比,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问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讽刺语气.表达了作者的不满之情和批判态度。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 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 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三)质疑再探

课文学到这里,哪位同学还有一些新的更有价值的问题呢?现在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对以上问题先找学生互相回答,必要时师做补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