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尼克松主义
背景: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经济地位明显下降,国内的反战运动此起彼伏。
提出:1969年尼克松在关岛发表演说,提出对亚洲新政策,后来他把这一政策延伸为全球政策以及处理与其盟友全面关系的总方针。这就是"尼克松主义"。
实质:在不放弃美国"全球责任"的同时,要求其他国家分担更多的责任。它是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
主要表现
(1)积极推行多极均势外交,让其盟友分担更多的责任,减轻美国负担,维护美国的既得利益。
(2)改善国际政治环境:使越南战争实现"越南化";改善中美关系;采取较为灵活的态度谋求与苏联"对话";重新调整与西欧、日本的关系。
[特别提醒] 尼克松主义实质上是美国霸权主义地位相对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保住自己的霸权而采取的一种新战略。
三、美苏"缓和外交"
背景: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美国与苏联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
(1)美国方面
①国内:在经济上,结束战后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势头,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对外贸易逆差逐年增加;黄金储备日益减少。在政治上,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反战运动高潮迭起。
②国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逐渐形成日本、西欧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局面。
(2)苏联方面:经济军事实力明显增强。
表现
(1)美苏两国首脑频频互访和举行会谈,签署了一系列文件,保证尽力避免军事冲突,防止核战争,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2)美苏关系中的经济色彩逐渐增强。
(3)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苏开始新的缓和局面。
评价
(1)美苏缓和外交反映了美苏两国极力维护两极格局,实行"利益均沾"的企图。
(2)美苏缓和只是权宜之计,各自的终极目标并未改变。
(3)两国在对话、妥协的同时,也把对抗、争夺带到了世界各地。
[特别提醒] 美国在对苏军事上缓和的同时,加紧在政治和思想上对苏联进行渗透。美国希望通过"没有硝烟的战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美国的这一战略被称为"和平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