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出示习题: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引导探究
1.提出探究性问题.
(1)看完这段叙述,你想到什么?
(2)这段文字中描述的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底面积指的是哪一个面的面积?
2.认识"底面"。
(1)引出"底面"概念。
提问:老师刚才在长方体、正方体的直观图上,用涂颜色和文字标注等办法呈现它们的底面。你们知道什么是底面吗?
同桌探讨,交流引出:"底面"一般指长方体、正方体的下面。
(2)巩固对底面的认识
出示:粉笔盒、纸巾盒等教具,让学生指出其底面。
3.认识底面积。
提问:认识了底面,那什么是底面面积呢?
交流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它们的底面积。
提问:长方体的底面积如何计算?正方体的底面积如何计算?
学生独立写在本上。
交流得出: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
4.演变原来的体积公式。
(1)师:学到这儿,你能想到用其他方法来计算一开始的两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吗?
学生同桌探讨,再全班交流得出。
(板书)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长方体底面积=长×宽 }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正方体底面积=棱长×棱长 } →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讲解:如果用S表示底面积,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V=Sh
三、巩固练习
1、一根长方体水泥柱,高是4米,它的底面积是5平方米。体积是多少?
2、一块正方体的木板,这块木板的厚度是8分米,底面积是6平方分米。体积是多少?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通过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并通过简单的一句提问"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来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吗?",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认识"底面",是计算底面积和计算体积公式的关键所在,本环节在学生复习了已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基础上,并在复习用的两幅图上引出底面,让学生感受知识就在身边,同时也为研究体积公式"底面积×高"奠定了知识基础,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主动经历推导过程,在推出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时,演绎推理能完成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体积公式都能演变成"底面积×高",获得了统一,其本身是一次认知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