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第3页



2、确立内阁制度:

阅读课本17页。

思考:内阁的发展一共有哪几个阶段?

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奠基--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确立--明成祖确立内阁制(参与机务)

  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明太祖深感力不从心,建立三殿(武英殿、华盖殿、文华殿)、两阁(文渊阁、东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侍从左右,以作顾问,协助理政,但很少能参与决策,一切大事仍由皇帝亲自主持。明太祖尝试三年,觉得大学士辅政能力有限,于是又废除了大学士。

  殿阁大学士因为在宫内,又称内阁大学士。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相当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中央文史馆等)官员,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由于明成祖有其父之风,善独断,内阁权力有限。

  翰林院官员

  办公地点:宫内的文渊阁

  职责:顾问

发展--明宣宗内阁地位日益提高(票拟权)

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表现:

①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建议权)

票拟权的获得是内阁制度的一个里程碑,此前内阁不过随事以备顾问而已,政务与闻与否全随皇帝喜好。票拟制的实行,使内阁从制度上获得了普遍与闻朝政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皇帝的决策。(票拟权三个阶段:辅臣协议--首辅专票--辅臣分票)如果票拟不合帝意,内阁再议,为"改票"。)

全盛--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明神宗阁权一度压倒部权

明神宗继位后,张居正任内阁首辅。阁臣多人,皇帝择才高、听命者为首辅,余为次辅,始设于建文四年。张居正当权时,削弱六部职权,"部权尽归内阁",权力空前膨胀,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 思考探究

  【设问】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六部。法定的决策者:皇帝。由于宰相必须具有参与决策和监督百官执行两个基本条件,内阁只有建议权,所以内阁制不是宰相制,内阁首辅不是宰相。

  【探究思路】

宰相 内阁首辅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信任 职 责 一级决策者 侍从咨询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