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动乱中的教育
(1)表现: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止;20世纪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2)影响: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3.教育的复兴
(1)"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整顿教学秩序,恢复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3)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步伐加快。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增设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学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4)20世纪90年代,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
(5)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启动了"希望工程"。
(6)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JING WEI DIAN BO精微点拨 想一想
1.研制"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提示:(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政治。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4)带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5)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表现如何?
提示:(1)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经济:1949~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3)思想文化:"双百"方针的提出。
总之,过渡时期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三大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为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
3."百家争鸣"是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说吗?
提示:否。"百家争鸣"指科学上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科研领域应该有思考与辩论、创作和批评的独立与自由,但要在宪法范围之内。
4."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实质相同吗?
提示: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政治斗争的激烈,流派多且阶级阵线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