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五长亭送别 2课时 教案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五长亭送别 2课时 教案第3页

  ⒊明确本文所化用的诗句及典故

  由学生自行提出,教师归纳并用投影显示。

  ⑴化用诗句:

  "碧云天、黄花地。"由范仲淹《苏幕遮》词"碧云天、黄叶地"化用而来。

  "阁泪汪汪不敢垂。"语出宋人《鹧鸪天》"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蜗角功名,蝇头微利。"语出苏轼《满庭芳》。

  "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出自元稹《莺莺传》,是莺莺谢绝张生的一首诗。

  "伯劳东去燕西飞",出自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后化为成语"劳燕纷飞"喻别离。

  "一春鱼雁无消息",出自秦观《遮鸪天》词"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⑵典故成语:

  十里长亭、举案齐眉、望夫石、红泪、司马青衫、鱼雁、青鸾。

  ⑶戏曲术语:

  洁、幺篇、下场诗。

  ⑷元人口语:

  上朝取应、迍迍、破题儿、辱末、斜签着坐的、死临侵地、奈时间、煞强如、怕不待。

  ⒋《长亭送别》是一卷情景交融的别离图。这幅图由几个画面组成?请同学们为这些画面拟个小标题。

  明确:四幅:长亭路上 长亭离筵 席残人去(或长亭分别) 远望张生(或长亭目送)

  四、具体研析:

  ⒈本折的标题为《长亭送别》,点明了送别的地点,一说起长亭,不由使人想起了别离,因为古代驿路上总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古人的送别也总是在这里设宴饯别,故而"长亭"本身也就带上了别离的色彩,自习时我们阅读了祝肇年先生的文章《情境交辉》,了解"情由景生,境由情现"的说法。他告诉我们:"没有了境也就没有了景,情也就难有所依托。"并且结合曲词分析了四幅画面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请问,同学们对此有何看法呢?

  明确:这篇评论,从情、景、境的关系入手,细致地分析了情与景、情与境的相依相生的内在关系。这种关系,简言之,即是"情由景生,境由情现"。作者重点论述的是情境相生的艺术原则。

  文章的前两段,以两例曲词来说明情中见景和景中见情,这也是从总体上来说情景交融,说明这样的景不仅能传情,还能象征人物的品格、气质。中间六段是文章的主体--谈情境交辉。先写整体的情景交融,重在异中之同,把全部人物形象都包容在秋山落日的秋境之中。不论是途中之境、离筵之境,还是席残相别之境,总是先以凄然的秋景入手,这个完整的秋境与莺莺的离情是一致的。再写局部的情景交融,重在写同中之异,把完整统一的秋境图分成四幅小画:长亭途中、长亭离筵、曲终人散、张生远去。把莺莺的离愁别情放在这四幅画中,作境异情殊的描写,自然情境各异的四幅画,又是统一在全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