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教案第3页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

  材料二:......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清初用暴力手段强制汉人剃发留辫,又岂能在清廷的子孙中断送这一祖制。然而正是断发易服成为点燃人民大众反清斗争的火种。......当革命的矛头指向满清统治的时候,断发易服成为动员民众支持革命最有力的召唤。......

  广东省宣布独立之时,老老少少争先恐后剪掉辫子,一日有20余万人,中山县纷纷成立剪辫会,一直深入到农村小城镇,剪辫子成为中国人的盛大节日。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

  材料三:孙中山创制并带头穿着的立领、四袋式上装,在辛亥革命后广为流行。这种庄重大方而又颇具中国气派的"中山装"在相当长时期内被认为是标准的中国男式礼服。

  师:从上述三则材料中,大家能否归纳出一百多年前"断发易服"潮流的一些特点?

  生1:材料一说明"断发易服"的发生,是西方文明影响的结果,同时"断发易服"从一开始就包括剪辫子与穿西装这两个方面。再者"断发易服"刚兴起之时,阻力很大。

  生2:材料二表明,"断发易服"潮流发展到20世纪初已成为人们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决意推翻清朝专制统治的象征,此时的"断发易服"不但具有文明、进步意义,还具有政治革命的含义。辛亥革命推动了这一文明生活方式的发展。

  生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后,不但西装成为当时中国的流行服饰,而且中山装也因其美观、大方而越来越流行。这与孙中山先生首倡是分不开的。

  师:(小结)正如大家分析的那样,近代中国"断发易服"的潮流有一个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受西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影响,最早是一些通商城市的买办和留美幼童穿西装、剪辫子,这是"断发易服"的序幕,但这股新潮流受到当时旧势力的极大阻挠。到20世纪初,着西装、长袍和剪辫子的人越来越多。民主革命兴起后,"断发易服"更是成为人们参加民主革命、追求进步文明的象征。辛亥革命后,中山装迅速流行开来。至此,清朝国民穿宽大衣袍、脑后拖着长辫子的旧形象,已被民国时期人们穿大方简洁的西装、中山装和旗袍的新形象所代替。

  生:老师,清朝人流行了两百多年的剃发留辫的旧习俗为什么在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突然被人们抛弃了呢?而一向被中国人称为"夷"的外国人的服装--西服,为什么也在那时被许多中国人接受?

  师:(方法提示)刚才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我们要明白无论是剪辫子还是穿西装,都属于生活方式范畴的内容,而生活方式的变化与当时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顺着这个思路,大家想一想,19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探究路径参考:

  生1: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西方殖民者给中国的通商城市带来了建立在近代科技发展基础上的生活方式。如在电影《日出》《金粉世家》中,我们就看到旧上海租界里有留声机、自鸣钟、霓虹灯、西式轿车、电报、西式餐厅、舞厅、银行和操各种语言的多种肤色的外国人,这对闭关锁国的清朝人僵化的生活方式影响 很大。

  生2: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工商业开始兴起。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些与城市工商业发展相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兴起了,它包括电灯照明、火车运输、自来水供应和宽阔的马路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出现,势必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打破市民多年来旧的生活习惯。

  生3:随着社会上兴起了越来越多的新行业,一些追求文明和民主的知识分子开始呼吁人们抛弃原来的生活陋习,号召人们剪辫子、穿西装。他们成为新生活方式的首倡者。后来,人们更是把"断发易服"与推翻清朝专制统治的民主革命联系在一起。

师:大家的分析再次表明生活方式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变化的反映。当近代人们的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