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内容:扩大对外开展经济活动的权限,对来投资办厂的外商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3)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设置: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南北连成片。
(2)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3.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范围: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
(2)目的: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3)特点: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4)意义: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浦东的开发
(1)时间:1990年。
(2)目的
①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3)条件
①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
②凭借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
(4)意义
①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②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开放格局的形成
(1)表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①[点拨]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条特殊渠道。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也不是中央直接管辖的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