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2)、无题诗基调
浓烈而凄清构成了无题诗的情感基调。所谓"浓烈",是说它绝不作浮泛的情语。所谓"凄清",就是说,无论诗中的相思与追求是怎样的一往情深、缠绵萦回,那结果却总是伤怀,总是无望,总是迷茫。
这种基调除了有着时代内涵外,还打上了诗人自己的烙印。诗人深爱妻子王氏,然而婚后他辗转奔波、漂泊四方,夫妻长年分居。正届中年,妻子溘然病逝,更使他蒙受了巨大的痛苦。正是个人的不幸和社会上的爱情悲剧互相融合,才形成了无题诗特有的感情基调。
(二)、艺术特征:
关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前人评他是"深情绵邈"、"包蕴密致"、"寄托深而措辞婉"、沉博艳丽",等等。大致而言,他的诗歌在表现技巧上具有构思缜密、寄托遥深、语言清丽、用典精切、格律严整的特点。具体说其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观化倾向。他总是把自己的灵魂赋于所咏的风景、事物或历史人物,使对象带上强烈的象征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和作者融为一体,甚至成为作者的化身。
2、他的诗表现出很浓的感伤倾向,可以说感伤色调是贯穿他诗歌的主旋律。
3、善用典故,对仗精工,语言清丽。典故的运用,可以丰富诗歌的内涵,使诗歌的包蕴更丰富、更耐人寻味,并能深化诗歌的主题。李商隐的用典是非常突出的,也是非常精当的。他诗歌"沉博艳丽"、"包蕴密致"的特点的形成,即与此有关。但他的用典过多,有时也造成了诗意的晦涩难懂。所以金人元好问曾慨叹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四、写作背景:
据说,在王屋山主峰玉阳山有东西对峙的两座山峰,其上各有一座道观,东玉阳山叫灵都观,西玉阳山叫清都观。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叫宋华阳的女道士,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李商隐有诗《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曲折地证明了这件爱情。后来他们的恋情被发现了,李商隐的被逐下山,宋华阳怀孕被遣返回宫。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本诗大约写于开成四年(839),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一切美好,都成难以追寻的记忆,于是作者写了这首诗抒发自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