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主要思想
(1)礼:即周礼。
①尊尊:卑贱者对尊贵者尊崇,其中最重要的是尊君。
②亲亲:对亲人的爱,其中强调子对父母的孝顺,弟对兄长的恭敬。
③贵贱有序: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
④"正名"思想:就是要用周礼所规定的人的名分去规范人的行为。
(2)仁
①"爱人":认为仁爱应有差别,首先是亲亲,其次是朋友,而后才是其他人。
②"忠恕"之道: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礼与仁结合:只有礼与仁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社会依礼而有严格的等级和上下尊卑的界限。社会依仁而使人人有爱心,不使有差别的等级走向对抗。
[特别提醒] 我们对孔子思想应采取"扬弃"即批判和继承的态度,继承弘扬"礼"中合理成分,如巩固稳定的社会局面,规范人的行为,批判其伦理纲常思想;弘扬"仁"中仁爱、关怀、体谅、容忍、加强自我修养等美德,重视道德教育。
三、孔子的历史影响
1.教育方面: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以往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他主张"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从而使文化教育下移。
2.社会政治方面:孔子要求施行仁政,提出理想贤人的标准就是"内圣外王",这一主张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人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3.意识形态方面: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在中国思想界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特别提醒]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