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外两位小英雄的故事,能谈谈你的感受吗?(他们勇敢机智,令人敬佩;战争残酷,不能正常生活......)
小结: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充满了血腥,充满了亲人离散的悲伤。我们虽然不能阻止战争的发生,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不信,听一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板书课文题目)
二 审题质疑
1.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谁?为什么发出呼声?什么样的呼声?)
2.请你走进课文,置身于"我"的内心世界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 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 汇报交流
1.字音。
卓越(zhuó) 蓝盔(kuī) 呼吁(yù) 给予(jǐ) 鲜血(xuè) 2.字形。
牺:右边是个"西",不要多一横。凯:山下山旁两个"jǐ"(己、几),右边不要写成"攵"。姨:右侧笔顺是""。 3.新词。
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凯旋:战胜归来。 灵柩:死者已经入殓的棺材。
蓝盔:联合国维和部队士兵统一戴的蓝色盔帽,上有联合国的英文缩写"UN"。
4.主要内容:"我"一个中国孩子在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中,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谢意,并回忆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和崇敬中表示要向爸爸学习,最后呼吁国际社会共同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五 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信的正文共有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回忆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如果在阳光明媚的春日,我们和爸爸妈妈携手去郊外旅游,在溪边散步,在草地上嬉戏,在青山间攀爬,那将是多么快乐、多么惬意的事啊!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小朋友来说,将永远永远地失去了,留下的只是失去父亲的悲痛。
二 体会"失去父亲的悲痛"
1.默读有关段落,找出"我"痛失父亲的句子,画出来。
2.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抓住重点词,体会其中的含义。
3.汇报交流:
(1)"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既表明爸爸对这次行动充满信心,也表达他对和平的向往,还表现出他对孩子的关爱,是个好父亲。
(2)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爸爸以身殉职,壮烈牺牲,"我"万分悲痛。爸爸在呼唤和平,表现了爸爸对和平的渴望。
4.老师小结:失去父亲,悲痛不已,这悲痛中有对亲人深深的怀念、崇敬,也有对和平的深切呼唤。让我们用心、用情来体会吧。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放录音。)
三 体会"世界不太平"
1.导入:小作者经历了失去亲人的苦与痛之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想到世界上那些饱尝战争苦难的人们,想到当今世界不和平的局势。而这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2.学生读这一部分,找出有关的句子。
(1)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2)"和平之花"虽然美丽,但它是很容易被破坏的。(说明世界只要有战争,就会难保太平。"和平之花"容易被摧残。)
3.是啊,无数事实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你们能说说吗?(出示图片。)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死伤无数。
阿富汗战争让无数的妇女、儿童无家可归。
伊拉克战争,使伊拉克人民至今都生活在恐惧之中。
......"
4.在无数事实面前,你有何感想呢?(制止战争,维护和平。)
四 体会作者的心声
小作者是战争的受害者,他更是和平的呼唤者,我们要和他一起向国际社会呼吁!齐读第7自然段。
五 小结拓展
1.我们期望和平,渴望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世界上的硝烟,让我们心中总有一丝不安。尽管我们不可能完全制止战争,但让我们一齐为维护和平做点儿事吧。请说说你的打算。
2.请你给那些饱尝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同情与关怀。
板书设计: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悲痛--父亲在维和行动中牺牲
忧虑--世界弥漫硝烟
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小结与反思:
这篇文章感人至深,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融入文章的情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激起共鸣的火花。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