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
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预设 个性化批注 一、复习导入: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哪些?
二、推进新课
[自主学习]"要点导航"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小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而呈周期性变化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它们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通过化学实验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
1.实验:(1)请一个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再请一个学生前来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填表
现象 在常温下,与水的反应无明显现象;加热时,镁带表面有气泡出现,煮沸后溶液变红。 化学方程式 Mg + 2H2O = Mg(OH)2+ H2 (2)请一个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再请一个学生前来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填表
Mg Al 现象 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试管烫手,反应很剧烈。 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试管烫手,反应剧烈。 化学方程式 Mg + 2HCl = MgCl2+ H2 2Al+ 6HCl = 2AlCl3 + 3H2 2.讨论:
(1)Na、Mg、Al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比较。
①Na在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浮于水面在水面四处游动,同时产生大量无色气体,溶液变红。
②Mg在常温下,与水的反应无明显现象;加热时,镁带表面有大量气泡出现,溶液变红。
③Al在常温或加热下,遇水无明显现象。
(2)Mg、Al与酸反应的难易程度比较。
(3)比较Na、Mg、A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强弱。
[注意]学生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常把"产生无色气体"回答成"产生氢气";"与Mg反应在常温下现象不明显"常易错答为"Mg与冷水不反应"。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纠正。
Na Mg Al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 与冷水反应:Na在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浮于水面在水面四处游动,同时产生大量无色气体,溶液变红。
与酸反应极为剧烈。 与冷水反应缓慢,与沸水反应迅速,放出氢气;与酸反应剧烈,放出氢气。 Al在常温或加热下,遇水无明显现象;与酸反应剧烈,放出氢气。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NaOH
(强碱) Mg(OH)2
(中强碱) Al(OH)3
(两性氢氧化物) (4)分析讨论
结论: Na Mg Al
金属性逐渐减弱
3.阅读 :
性质 Si P S Cl 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条件 高温 磷蒸气与氢气能反应 须加热 光照或点燃时发生爆炸而化合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H4SiO4
弱酸 H3PO4
中强酸 H2SO4
强酸 HClO4
比H2SO4更强的酸 结论: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讲述]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元素原子的和外电字排布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半径 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化合价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
见"学海导航"
(重点)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若aXm+与bY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B C )
A.b=a-n+m B.b=a-n-m
C.离子半径Xm+<Yn+ D.原子半径X<Y
2.含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两种微粒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D )
A.它们可能是同位素 B.可能是不同的分子
C.可能是不同的离子 D.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3.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B.非金属活泼性:Y<X<Z
C.原子半径:X>Y>Z
D.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关系:Y=(X+Z)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了第三周期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并又通过事实,我们得出了元素周期律,希望同学们能掌握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作业布置 见"学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