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免费下载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第2页

1、知道什么叫摩擦起电以及其他起电方式

2、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3、知道并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且会利用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判断带电体电性

4.知道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三种方法以及验电器构造原理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电荷间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及验电器原理 6、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相结合 7、教学准备 自制带电气球吸引细小水流教具,气球、碎纸屑、塑料尺、塑料梳子、毛皮、橡胶棒、丝绸、玻璃棒 8.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电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大家都说说你生活中有那些地方在用电?

  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电的世界。看PPT,有几个小实验需要大家动手去体验一下。

二、新课教学

  我们发现,被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其他的轻小物体,我们把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被摩擦过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做带电,或带了"电荷"。使物体带电的方式不止有摩擦起电,还有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你在生活中见过摩擦起电现象吗?

  例题检测。

  假如老师手里的玻璃棒和丝绸摩擦、橡胶棒和毛皮摩擦,能不能使橡胶棒和玻璃棒带电呢?我们有什么检验的方法吗?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之一:看是否能吸引轻小物体

  可以发现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电了。他们所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假设是相同的,会不会有什么相互作用?引入三个课堂演示小实验:毛橡棒靠近毛橡棒、丝玻棒靠近丝玻棒、毛橡棒靠近丝玻棒。

  可以发现:丝玻棒与丝玻棒相互排斥,毛橡棒与毛橡棒也相互排斥,而丝玻棒与毛橡棒相互吸引。其实在人们发现电之初就做了大量的实验,用各种互不相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发现,被摩擦的物体与丝玻棒相排斥,则必然与毛橡棒相吸引,如果被摩擦的物体与毛橡棒相排斥,则必然与丝玻棒相吸引。可见,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为负电荷。回顾上面的三个小实验可以看出: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例题检测。

  其实不知不觉间咱们又学了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同学们意识到了吗?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方法之二:利用电荷间相互作用,若排斥,则带电,且带相同电荷,若吸引,有可能带不同电荷,有可能不带电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方法之三:验电器

  出示验电器实物,让学生根据教材图示说出验电器的构造,用两根玻璃棒分别摩擦不同的时间,接触验电器金属球,观察现象并总结。

  验电器金属箔张开,且张角大小不同

  其实验电器不仅可以检测物体是否带电,还能粗略检验出物体带电的多少。大家有没有想过它是依靠什么原理"验电"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学到这里,不禁有同学想问,电是从哪来的?为什么摩擦能"生电"?其实早在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就揭开了摩擦生电的秘密。物质都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而汤姆生发现,原子还有更小的结构,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绕核高速旋转的电子,原子核又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而核外电子带与质子等量的负电。一正一负还等量,这些电荷的作用就会相互抵消掉,因此物体对外不显电性。但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作用不同,有的强有的弱。当不同物质相互摩擦时,束缚能力强的原子核就会把束缚能力弱的原子核的核外电子吸引过来,相当于束缚能力强的得到额外的电子,带负电,而束缚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因此,

  摩擦起电并非创造了电荷,而是不同物质的电子发生了转移,即电荷发生转移

  我们生活中有一些能够导电的物体,也有不能导电的物体。其实物体都有导电性,不过是导电性能强弱不同。导电性能强的叫导体,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导电性能基本为0的叫绝缘体,如塑料,干木头,玻璃,橡胶。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比如当木头变湿可以导电,玻璃在红炽状态时也可以导电,变为导体。

  例题检测。

请学生自行回忆片刻课堂内容,说一说,自己都学到了什么。

三、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