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上课教师: 陈圆圆 上课时间:2xxxxx
上课课题: 透镜与视觉 上课班级:七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3)应用凸透镜解释人眼球的作用;
(4)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并知道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凸透镜成像与人眼球的成像原理的学习,初步掌握类比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近视、远视的学习,明白眼睛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
教学重难点
视觉的形成和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认识眼球的结构
核心提问
1、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有怎样的关系?
2、近视、远视的成因及如何矫正?
核心练习
说出近视与远视的成因,以及矫正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想必大家都读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有人能说说这本书讲述了什么吗?
很好,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海伦在失明后,怎样在逆境中成长,在黑暗中摸索色彩缤纷的世界。
可想而知,对于盲人,光明是他们遥不可及的梦想,对于我们正常人而言,我们是否会感恩上天给我们的馈赠呢?接下来,我们将慢慢拆开上帝给我们的礼物。
引出课题-《透镜与视觉》。
二、 新课教学
(一)眼的结构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据统计,大脑中约有80%的信息来自于眼睛。那么,眼睛都有哪些结构呢?
1、活动:请学生观察自己同桌的眼睛,说出观察到的同桌的眼睛有哪些外部结构,并猜测其作用。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科学词汇的纠正,并且补充相应结构的功能。
2、活动: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找出眼的结构和与之相对应的功能。
3、介绍各结构的特征和功能,重点演示讲解瞳孔、晶状体的作用。
活动:观察同桌同学的瞳孔,思考,瞳孔有什么作用。
瞳孔:光线进入眼球的通道,能随着光线的强弱调整大小。当光线变强时,瞳孔缩小;反之,当光线变弱时,瞳孔扩大。(演示)
晶状体:具有弹性的透明体,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多媒体演示晶状体的收缩和舒张的过程。晶状体周围有睫状肌,通过睫状肌的舒张与收缩控制晶状体的厚度。
(二)视觉的形成
1、视频演示光线进入眼球的路线。讨论后说出光线先后经过了哪些结构。
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
2、仔细观察视觉形成的过程,这跟我们所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异曲同工之处?
凸透镜成像。角膜和晶状体有的共同作用下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思考与讨论: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透镜相当于眼球的什么结构,光屏又相当于什么结构?
3、试着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画出视觉形成的光路图。
如图所示,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思考:在视网膜上形成了像就代表着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吗?若不是,形成视觉的器官是在哪里呢?
4、总结。同学们总结下视觉是如何形成的。P80
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后,最后到达视网膜,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有许多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受到光的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我们便看到了物体。
5、大家是否发现,视力好的同学无论是看黑板,或者是手中的书本,都能看清楚上面的字迹。而近视或远视的人则不能呢?
原来,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
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物体。(视频演示)
6、视力缺陷与矫正
如若物体的像并未在视网膜上聚集,而是成在视网膜之前,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近视"(图示);如若物体的像在视网膜之后,就是"远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去读过大。
提问: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矫正呢?
近视的同学带上了近视眼镜,远视的同学带上了"老花镜",同学们仔细看看手中的近视眼镜有什么特征。
(三)视觉上的限制
人的视觉有限制,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地方,也是视网膜上唯一没有任何感光细胞的地方,这个地方就称为盲点。
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成为色盲。
1、 活动:观察图中数字。
2、 思考与讨论:为什么色盲者不可以担任机动车驾驶员。
(四)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视觉对我们十分重要,要保持良好的视力,阅读P83页保护眼睛的方法。
保护眼睛,从做眼保健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