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部编版《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案
九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部编版《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3.请同学翻译全文。

  4.下面一段翻译,时有争论,请说说你的意见。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一:雾气中的松树白汽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人两三粒罢了。

  译文二: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一片白色,湖面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小草的小船,船中像米粒一般大小的两三个人罢了。

  明确:译文一的翻译略显"顾名思义",未注意名词活用,而译文二则注意到此点,翻译显得准确通畅。

  

  1.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评价张岱。

  明确:痴!

  2.阅读第一段,说说你发现张岱有哪些"痴"的表现。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明确:"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天寒地冻,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冬寒之态可见一斑,但是作者仍要独往看雪,可见他的痴。且一般而言,即便冬日出游也不会选在晚上,作者却在"更定"出发,更见了他的痴。

  3.有人说,作者也不是独往,因为还有舟子陪同,你怎么看待"独往"这个问题?

  明确:作者出游是为"看雪",从人数上看,作者确实不是独往,但从目的上看,舟子未有作者那般的思想与审美情趣。这特立独行的孤傲,也便可说是"独往"了!

  4.指名学生读第一段第1-3句,读出张岱的"绝"的心情,"独"的心境。

  目标导学五:欣赏雪景,品味文本艺术特征

  1.阅读第一段第4、5句,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雪景的。

  明确:作者先总写一句,摄取了一个"上下一白"的全景,十分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接着变换视角,特写一个个诗意盎然的镜头,写长堤,"长堤一痕";写湖心亭,"湖心亭一点";写小舟,"余舟一芥";写人,"舟中人两三粒"。

  2.作者写雪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作者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物我合一。

  【教学提示】

  白描手法: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神的一种写作手法。

  3.写景句中,"天与云与山与水"一句三个"与"字,是否显得重复拖沓?

  明确:三个"与"字写出天、云、山、水万物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的浩大景象。去掉的话,仿佛物与物之间有了界线似的,分开了,没有那种天地苍茫的意境。

  【教学提示】

  可去掉三个"与"字,再请同学朗读,感受和不去掉"与"字时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