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版学案:模块三 专题十一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版学案:模块三 专题十一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第5页

史料一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①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史料二 "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②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③肯定"理"的客观性和人理性认识客观的"理"的可能性。但是,"理"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而"心"哲学则④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教你读史]

  史料一反映了朱熹与陆九渊在探究"理"的途径上产生的分歧,由①可知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

  史料二从世界观、思想实质、对"理"的认识、对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等方面分析朱熹理学与王守仁心学的异同。由②可知二人都主张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由③可知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由④可知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感受是万物的本原,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史论形成]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点 对"理"的具体认识 "理"是世界的本原 "心即理也"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达到"理"的途径 "格物致知",体验"天理" "发明本心";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相同点 内容 都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继承孔孟"仁""礼"思想,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实质 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