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科版选修3-1 2.4 电容器 电容 教案
2018-2019学年鲁科版选修3-1 2.4 电容器 电容 教案第2页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创设

情景

引入

新课 (1)初中我们学了简单电路,在这册书中又学习了电场,能否用你们已有的电学知识让电流表的指针偏转?

(2)教师继续提问:除了电以外还有其它办法吗?

(3)教师演示电容器放电,请学生思考电容器与电的共同特点,引出电容器的定义。

(4)感受身边的电容器:打开闪光灯用数码相机给学生拍照,告诉学生数码相机的闪光灯是与电容器相连接的,正是这个电容器使的闪光灯发出了耀眼的光。

一、电容器的构造

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叫做电容器的两个极板

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也叫电介质)

从两极板引出两条引线

在两个相隔很近又彼此绝缘的导体就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容器。 二、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介绍实验装置:

图2的实验装置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将原实验中的小灯泡换成了石英钟,使原只能通过亮暗定性比较充入电荷多少变为通过放电时间长短定量比较。

(1)演示实验:演示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将s掷a,用1.5V干电池对2200uF的电容器充电,然后将s掷b,观察放电时间现象;

(2)动画演示充电过程

思考1:电荷为什么会移动?而且还要绕远路?(电视差,绝缘)

思考2:充完电后为什么又没有电荷移动了?(电视差相等)

思考3:充电后电容器两极板的带电特点(带等量异种电荷)

思考4:电容器的带电量是指(一个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

思考5:充电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电能转化为电场能)

(3)动画演示放电过程

思考1:放电后两极板上的电荷哪去了?(相互中和,电容器不带电)

思考2:充电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电场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小结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电容器充电后可以储存电能,需要时再将电场能释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