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语文新同步苏教必修五讲义:第三专题 第11课 渔 父 Word版含答案
2019年语文新同步苏教必修五讲义:第三专题 第11课 渔 父 Word版含答案第5页

  

  1.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现象。

  2.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3.体会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所运用的方法及其好处。   

  一、诵读课文第1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环节一: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屈原既放

  既:副词,已经       放:动词,被流放

  

  

  (2)游于江潭

  游:动词,行走,游荡 于:介词,在

  (3)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颜色:古今异义词,古义,脸色。今义,面貌,容貌,脸上的表情,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

  形容:古今异义词,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4)渔父见而问之

  父:通假字,同"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而:连词,表承接

  (5)何故至于斯

  于:介词,引出动作对象 斯:代词,这

  (6)举世皆浊我独清

  举:全,整个

  (7)是以见放

  是:代词,这 以:介词,因为 见:被

  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被动句,无标志词;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江潭"放在"游"后面;省略句,"行吟"后省略介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