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3):第1课 文化与社会
【政治】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3):第1课 文化与社会第4页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②观点错误,应排除;由材料可知,③不符合题意。

  5.以下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月球上的环形山 ②"嫦娥一号"传回的月球三维影像 ③青年志愿者为北京奥运会提供的服务 ④公共汽车上小学生给老人让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是纯自然的现象,不是文化现象,应排除;②③④均符合文化的内涵。

  6.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素养

  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答案 A

  解析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有了人类和人类社会,才有了文化。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文化也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故选A。

  7.你见过或参加过学校的哪些文化活动?谈谈你的感受并分析文化现象与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有什么不同?

  答案 (1)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我们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如:开放图书室、微机室,设立多处报栏,开展演讲比赛或辩论赛,播放优秀影片,举行学校运动会,举行升国旗仪式及国旗下的演讲等活动。

  (2)通过这些文化活动使我获得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增强了劳动技能,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

  (3)文化现象不同于经济、政治现象,它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同时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能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联系身边实际,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去感悟文化的价值,理解文化的内涵,注意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1.运用文化内涵知识来区分社会中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含义和必要性。

  2.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3.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它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4.奥运健儿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都属于文化现象,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感悟文化现象,理解文化内涵,分析文化的作用,增强文化学习的自觉性。

  

  第2课时 文化与经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