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
相
和
将
相
和
将
相
和
将
相
和
第 18 课: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1、课前,可布置学生查字(词)典,了解"和氏璧、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等的基本意思。
2、可了解一下战国的历史。
【教学流程】
课时一
一、预习探究
1、课前,可布置学生查字(词)典,了解"和氏璧、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等的基本意思。
2、可了解一下战国的历史。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4、通读课文,弄清课文的内容,给每个小故事列一个小标题。
5、研读每个小故事,说说从各个故事中得到哪些认识?
6、蔺相如和廉颇身上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二、合作交流
1、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我国古典名著中的故事?(生交流)
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史记》中的一个故事《将相和》。(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释题: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又是什么意思?)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质疑,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4、理解字词:
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三、品读体验
1、指名读第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的起因、过程、结果是怎样的?
生汇报交流: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智勇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默读第一个故事,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3、学生交流,师相机引导。
(1)"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
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生交流:从百官都不愿意去,而蔺相如却挺身而出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勇敢的人。)
(2)"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3)"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师出示这两句话: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蔺相如的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你能通过你的读来表现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吗?
(生感情朗读,生评价。)
4、师: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课时二
一、复习导入
1、"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生交流)
2、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封为上大夫,那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三个小故事。
二、品读课文,感悟人物
(一)学习第二故事。
1、我们是用了怎样的方法学习了第一个故事?(生:先弄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然后抓住重点句子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有感情地朗读。)
2、下面我们就用自己总结的方法来学习第二个故事。
(师出示问题)
①读第二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品味人物的性格特点。
3、指生交流:
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4、从哪些句子我们可以体会到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
(1)生交流:
"请您为赵王击缶。"(侮辱赵王)
"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勇敢、机智)
他走到秦王面前,逼秦王为赵王击缶,叫人记录下来。(机智)
(2)思考: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击缶,并且让人记录下来,这实际上是秦王侮辱赵王,贬低了赵国的地位,所以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3)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秦王击缶后,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秦王只好放赵王回去。)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三个故事
导语: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可廉颇却很不服气,认为蔺相如只是靠一张嘴上去的,而且职位还在自己之上,于是将相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呢?请同学们自学第三个小故事。
1、①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画出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性格。
2、生交流:
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3、从你划出的人物的言行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生交流: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表现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2)这段话包括几层意思?
(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对国家安危的重大关系。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品质。)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
讨论、交流、点拨:
(因为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而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说明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巩固延伸
1、通过学习,你了解到蔺相如、廉颇各有哪些高尚品质?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学生喜欢谁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说明理由。)
2、思考: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交流出因果联系;爱国是和好的根本原因。)
3、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4、《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其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叙述了许多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组织学生阅读文后"资料袋"),同学们今后去读一读原著,若现在有兴趣,可听人讲讲其中的故事。
板书设计:
18、将相 和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起因)
廉颇 失和 蔺相如
知错就改 和 临危不惧
顾全大局
负荆请罪(结果)
反思: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