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法和分析法(2)
【学情分析】:
前两节课分别学习了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思考过程、特点。本节是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继续运用综合法与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将这两种直接证明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本节课的例4就是运用这种证明方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运用综合法、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综合法、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问题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证明数学问题或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分析法证明问题的正确格式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复习
回顾 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关系
一、
复习
回顾 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关系
二、
应用 1. 例3.如图所示,SA⊥平面ABC,AB⊥BC,过A作SB的垂线,垂足为E,过E作SC的垂线,垂足为F。求证:AF⊥SC。
证明:要证 AF⊥SC
只需证 SC⊥平面AEF,
只需证 AE⊥SC(因为________________)
只需证 AE⊥平面SBC,
只需证 AE⊥BC(因为________________)
只需证 BC⊥平面SAB,
只需证 BC⊥SA(因为________________)
由SA⊥平面ABC可知,上式成立。
所以,AF⊥SC。
尝试让学生用口头叙述例3的综合法证明过程。
2. 例4.已知,且
, ①
, ②
求证:
分析:通过观察,首先应从已知条件中消去,得到一个关于的关系式,而求证式中出现的是切函数,所以可以将切函数转化为弦函数,正余弦的转化因有二次,不成问题。
证明:因为,
所以将①②代入上式,可得
③
另一方面,要证:成立
即证 ,
即证
即证
即证
由于上式与③相同,于是问题得证。
从例4可以看到,在解决问题时,我们经常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转化结论得到中间结论Q;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去转化条件得到中间结论P。若由P可以推出Q成立,就可以证明结论成立。
阅读P100上方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再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的相互转化(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分析要到位,通过本例进一步熟悉综合法与分析法的证题思路特点
更直观了解综合法与分析法的结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