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案第1页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学设计

课题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1课时) 教材分析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核酸的种类及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学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本节内容的重点放在细胞层面,让学生了解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以及核酸能成为遗传信息携带者的原因。本节课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基因的本质与基因的表达"的重要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标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特定的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分析DNA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确立依据:本部分知识的学习应用了科学的实验设计程序,内容涉及到微观领域,学生刚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属于他们的薄弱环节。

突破方法:利用图片的新颖性、实验及DNA模型的直观性,将问题步步分解,通过关键问题的层层设疑顺利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他们对生命本质的探究,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还是很浮浅的,没有深入到核酸物质结构的水平上,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实验及适当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加强直观,从感性认识入手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讲述法等相结合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显微镜、生理盐水、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消毒牙签、酒精灯等材料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