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探究、观察、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
②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以氮元素在自然界存在的形式为背景,引发学生联想自然界中的"闪电"现象,让学生带着"闪电时,空气中的氮气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变化过程产生的物质对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有什么意义?"等质疑进入自然界中氮循环的学习,并以氮循环中N2、NO、NO2、HNO3、NH3、铵盐等重要的物质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为核心知识,同时联系环境保护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教材采用了"从自然界→化学→社会→实验室→社会生活"教学脉络,进一步拓宽了学生认识元素与物质的视野,为今后构建重要的元素及物质的知识网络奠定重要基础。
2.学情分析
关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在第1章已经学习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在第3章第1节又学习了碳的多样性,这是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学生相对陌生,本节以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为探究的起点,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氮气、氮的氧化物(NO、NO2)的性质、氮的固定
2.难点 氮气、氮的氧化物(NO、NO2)的性质
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法、探究法、归纳法
课前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
2.相关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空矿泉水塑料瓶、感应圈、单孔橡皮塞
药品:蒸馏水、红色石蕊试纸
板书设计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