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4.3物质的密度》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4.3物质的密度》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第2页

 再演示:把盛有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的烧杯放在调好平衡的天平上,猜想天平哪端下降,问学生为什么?

结合上节实验课的实验结论,让学生认识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等。

进而提出问题:同种物质而言,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从而导入新课课题"密度"。

3.设计实验,合作探究

为了进一步研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请学生利用分组实验器材,进行如下实验:

  (1)用提供天平称出体积不同的长方体木块 (5×2×1cm3,5×2×2 cm3)的体积和质量,并求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2)用两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4×2×1cm3,4×2×2 cm3)小铁块重做上述实验,把得到的数据填入下表:

m/g V/cm3 m/V/(g/cm3) 木块1 木块2 铁块1 铁块2

  3.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组织学生围绕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分组讨论,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木块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就增大几倍,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铁块也存在同样的结果。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木块和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由于学生不容易想到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教师可以适时补充: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再利用类比和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回顾研究直线运动的方法,即用路程与时间比值(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从而让学生真正体验和发现: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确实不同,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物理学上有必要引入一个物理量"密度"来表示这种特性。

  

  4.着重应用,习题反馈。

  密度的公式属于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结论,帮助学生建立密度概念,即"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公式的来源,会用数学形式表示密度的大小,了解各字母的代表的物理量。

  通过质量单位,体积单位的回忆,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密度国际单位是kg/cm3 ,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知道密度其他单位g/cm3与其换算关系。

由于密度单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复合单位,因此对单位的换算、读法、写法以及含义,可以通过水的密度来学习让学生体会清楚,从而将密度的定义具体化。教师可以多举几个常见物质的密度,让学生练习和体会。(如铜、铁、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