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在全世界已有超过4千万名外国人,正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有超过2 500所大学在教授中文;中国设立的汉语水平考试也吸引了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万人次考生。海外汉语热持续升温( )
A.证明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B.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识
C.反映了汉语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D.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强大影响力
答案 D
解析 海外汉语热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A、B、C观点错误,排除。
4.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腰鼓等,都是在汉代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③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 ④中华文化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③观点错误,排除。
5."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销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南唐后主李煜的这首诗至今仍为很多人动容。从《诗经》、《离骚》到元代散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这表明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 )
①辉煌悠久的历史 ②丰富绚丽的内涵 ③鲜明独特的风格 ④与时俱进的特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与时俱进不是文学艺术的特点,④排除。
6.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汉朝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唐代的玄奘到"西天"取经,明代的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这体现了(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D.继承性是中华文化的最大优点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即中华文化的包容性。D观点错误,排除;A、C不符合要求。
7.2008年12月15日,备受海内外瞩目的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梦想终于成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愈发光明。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读一本历史,抚一张古琴。文化象氧气,融化在血液中......13亿2 300万人口共同植根于此,使我们精神上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联结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②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时不在、健康有益的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文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④错误,排除。
2008年12月31日,济南市推出系列城市文化形象标识(见下图),自2009年1月1日开始启用。成为全国首个推出城市系列文化形象标识的省会城市。据此回答 8~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