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3)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新文化运动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
(1)十月革命前
①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
②革命党人朱执信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2)十月革命后
①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
②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背景
①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五四运动时期,各种"主义"蜂拥而入。
③"工读互助团"等社会实践的失败,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
(2)传播方式
①三次论战: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论战;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通过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②组织学会: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他们通过翻译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和举行演讲宣传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c)
(1)趋势:马克思主义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2)表现
①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类客观地观察社会发展历史的工具。
②陈独秀关注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