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对于第n周期,若n为奇数,则该周期最多容纳(n+1)2/2种元素;若n为偶数,则该周期最多容纳(n+2)2/2种元素。
(2)对角线相似规律
主要体现在2、3周期中相邻两主族元素,一种位于另一种元素的右下方,则它们的性质相似。如
Li Be B C N O F Na Mg Al Si P S Cl (3)元素属性规律
对于主族元素,设某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n,电子层数为m。
n/m>1时,为非金属元素(H除外),显非金属性;
n/m=1时,为金属元素(H除外)。
由此可知:①第n周期必有n种主族金属元素,(7-n)种非金属元素(不包括稀有气体元素);②第n周期最后一种金属元素必处于第n主族(n>1)。
8.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中尤其注意第4部分实质是元素周期律的考查应用
(1)如碱性Ra(OH)2>Ba(OH)2;气态氢化物稳定性CH4>SiH4。
(2)如酸性HClO4>H2SO4;稳定性HCl>H2S。
(3)如比较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钾的碱性,可以把氢氧化钠作为参照物得出氢氧化钾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镁。
(4)如根据ⅡA族的Ca(OH)2微溶,Mg(OH)2难溶,可以推知Be(OH)2更难溶。
疑难突破
1.如何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
剖析:微粒半径这里指共价半径(不包括稀有气体),本题考查简单粒子(原子或离子)半径的比较,关键是从影响因素入手,因此可以概括为"三看":
①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②电子层数相同,再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大。
③核电荷数相同,再看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在同一周期中,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在同一主族中,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对同一元素来说,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3)电子层排布相同的离子,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离子半径逐渐减小。如离子半径r(Ca2+)<r(K+)<r(Cl-)<r(S2-)。
2.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时,是选择了第3周期元素为代表来进行探究的,为什么不选择第1、2周期元素呢?
剖析:研究事物的普遍性或递变性的时候,要选择最能体现普遍性的事物去研究,而且研究的个体对象数目不能太少。所以要通过从大量事实中总结出普遍规律,同时要注意一些特殊性。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时不选择第1、2周期元素,而选择第3周期元素为代表来进行探究,要看第1、第2和第3周期中哪个具有代表性来分析。
第1周期元素只有2种,个体数量太少,并且每一种从在整个周期表的位置来看,都占据了两个顶点的位置,很可能更具有其特殊性;第2周期虽然有8种元素,但金属太少,非金属多,不像第3周期的8种元素中,有3种典型的金属和4种典型的非金属以及1种稀有气体,以便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来研究,加上第2周期的大多数元素是每一个主族原子序数最小的,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最上边的,可能还有比第3周期元素更多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