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同志第一个走上了绞刑架,毫无惧色,从容就义。时年38
岁。
二、回归文本,感悟"父亲"形象
1.在我们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女儿的眼里
,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课文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流露出女
儿对父亲深深的敬爱。
2.再次朗读课文,划出写"我"心里感受的句子,想一想:女儿
眼里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3.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语句感受李大钊同志对孩子的慈爱及在危
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与力量的父亲形象。
4.父爱如山。身为革命者的李大钊不能像寻常的父亲与孩子共享
天伦之乐,但父亲爱国、爱党的情怀却给年幼的女儿留下了永不磨
灭的印象。因此,当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年后,女儿李星华回忆起
这些往事,仍然如昨日般清晰。
三、感悟写法,课外拓展
1.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与后三自然段,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
a 内容上:女儿为父亲的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
b 写法上:通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2.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也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工友阎振山被
捕前后)
3.1927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每天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