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以及改革的主要措施。
3.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4.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5.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
6.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课外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增加课堂的直观与生动性,增强感性认识,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课堂学习效率。
2.通过问题设计,组织课堂讨论,启发学生思维,掌握解答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如审清题意、史论结合、辩证认识、全面评价等。
3.结合对身边人物的"亲历记"的采访和在课堂的应用,启发学生注重实践。
4.创设课堂情境,进行讨论式、启发式教字,激起思维碰撞、智慧展现,构建师生协作、生生合作的教学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刻认识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发展。
2.通过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重大决策和历史意义,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
3.通过感受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过程和成就,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强化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重难点分析
重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及其历史意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点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