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一 沁园春 长沙(第二课时) 教案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一 沁园春 长沙(第二课时) 教案第1页



课题 《沁园春 长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①.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②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③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①.⒈研究传统文化与诗歌意象间的关系,进而解读诗歌。

②.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3、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课标考纲要求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情景关系,体味词中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意象,了解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鉴赏诗歌。 教法学法 1.提纲式教学法。

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3.探究拓展法。 主要环节及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复习巩固上节内容

在上阙,面对着生机勃勃的秋天景物,诗人抒发感慨,提出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下阙,看看诗人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合作探究,研读下阕

1、背诵词的下阕;

2、词义推敲:

峥嵘、挥斥、遒、激扬、粪土、万户侯、遏

(注意):恰--领字 中流击水:语出自东晋祖逖的"击楫中流" (jī jí zhōng liú动宾式;作谓语;比喻立志奋发图强)的典故。《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晋元帝在江南建立东晋,北方及中原的大部分土地被外族所占。祖逖准备率军收复中原,朝廷只给他奋威将军的虚名,祖逖率领他的100多家人渡江北伐,在江中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后来他果真收复大片失地,但东晋根本无心抗战。

3、下阕研读:

(思考):诗人似乎并没有回答他在上阙提出的问题,那么,下阙写的是什么呢?

(明确):对当年和同学战友们一起学习、生活、参加革命斗争的回忆。

(引导):很好。那诗人忆起了些什么呢?我们来一起看这几句词。

(教师诵读):文本略

(思考):这些诗句读来让人热血沸腾,让我们对那些将青春献给革命事业的先辈们产生景仰之情。不过,直到诗的结尾,诗人也没有回答在上阙提出的问题,这样,诗不就有了缺憾了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诗人在下阙塑造了一批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形象。实际上也巧妙地回答了上阙的问题--"谁主沉浮?"就是这样的革命青年。

4、齐背全诗。

三、课外拓展,能力提升

【赏读 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 诵读诗歌;

2、(简介):采桑子:词牌名,本于古乐采桑曲。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天难老:语出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4、(研读):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通过哪些意象可以看出?

为什么"战地黄花分外香"?

为什么"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呢?

背景补充:1929年6月22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11月26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

  (学生讨论后明确):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诗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从容不迫、欢快愉悦的心情,又表现作者重回红四军前委工作时的激动心情。与我国传统的诗文相比,《采桑子·重阳》之中的秋天形象色彩艳丽,生机勃勃;这主要取决于当时作者"东山再起"的革命豪情;选择"黄花分外香"这一形象,侧重表现色彩艳丽,选择"寥廓江天"与"万里霜"这两种形象,侧重表现境界开阔。

(学生讨论后明确):"黄花"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她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也不是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她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它也更显得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

(学生讨论后明确):因为"秋风劲", 劲烈的西风在诗人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在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的攻势下,一切象征反动没落势力的东西被荡涤干净。秋风之后剩下的"寥廓江天万里霜"则是天蓝水碧、万里澄明的瑰丽景色,这瑰丽的景色难道不"胜似春光"么?

(总结):诗人在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后,还能写出这样的革命激情,还一反悲秋的调子,赞美大好秋光,展示出如此广阔的境界,实在是难能可贵。这充分表现了诗人的乐观、开阔的革命情怀。

三.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教师点拨指导

老师补充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小组讨论

教师点拨后补充总结

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补充

教师提示

背景补充

点拨分析

点拨分析

师:学完这首词,你都有哪些收获呢?结合文本内容说说。 学生活动

背诵下阕

理解文本

深层思考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表达

四人为一组讨论分析本段的推理过程。

朗读诗歌

熟悉诗歌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表达

四人为一组讨论分析

谈谈自己的收获

时间

2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设计理由与意见

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高考中对该知识点的考查,此外还有学生的学情

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可灵活处理、安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