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运用地图和地理事实等信息分析总结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及其规律。
2、能力训练:通过地理分布图和景观图片等的判读训练,培养读图分析、自绘简图以及观察比较、综合归纳和空间想象等能力。
3、德育美育渗透:感受自然环境的和谐美,激发探究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的兴趣,掌握地理事物要素普遍联系的观点,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与教法突破:
(一)重点难点:
1、重点:①地理环境空间上的差异;②地理环境空间差异的规律性。
2、难点: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分析。
(二)教法学法:
1、突出学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代表发言。
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优势。
3、结合相关地理图表进行读图分析、列表比较。
4、结合地理实例,理论联系实际。
三、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共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为新授内容,第二课时以巩固练习为主。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片头投影(利用景观图片创设情境)]我们在前一单元中已经了解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各地的水热状况及其组合是不同的。既然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不同,相应的其它地理环境要素如植被、土壤、地貌等也就会出现地域的差异。
(二)讲授新课:
[板书投影]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投影图片]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形成各自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并呈现带状分布的特点,就构成了自然带。其中植被是自然带的标志,因而常被用作自然带的命名。
[分组讨论] 结合地图判读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
[投影演示、代表发言] 小组代表依次回答自然带名称。
[投影图片]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植被(自然带)及土壤分布图
教师简要解释说明气候类型与植被、土壤的对应关系及规律。
[分组讨论] 阅读教材P59-63,并讨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有哪些方面的表现。
[投影演示、代表发言] 小组代表回答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
[投影链接] 地带性分异之水平地域分异
[板书投影] (一)水平地域分异-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投影图片] 以非洲为例演示从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过渡及相应的景观图片
[分组讨论] 结合地图分析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①形成因素(主导因素、影响因素);②分异规律。
[投影演示、代表发言] 小组代表回答,教师补充归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成因的主导因素为热量条件,影响因素为水分条件;其分异规律为沿纬线(东西)方向延伸,沿纬度(南北)方向更替,因此又可称为纬度地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