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既有出世的逍遥,也有误入歧途的痛悔;既有得养天年的安乐,也有人生苦短的感叹;既有家人亲友相伴之乐,又有曲高和寡,知音难寻的伤感;既有离开官场的决绝,也有对国事的一丝牵挂。总之,诗人拥有的是乐忧相生,喜忧参半的归之情。
三、拓展延伸--探究隐士情怀
1、设置情景:
假如有一天,范仲淹、刘禹锡、陶渊明、李白、周敦颐有幸相聚"快乐轩",畅谈自己的快乐理念。并讨论:陶渊明是否该辞官归隐?他们各自会有怎样的见解?
请围绕以下问题设想:
(1)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人生?
(2)怎样追寻自己的快乐人生?
(3)陶渊明是否该辞官归隐?
(学生小组内展开激烈讨论,各抒己见)
幻灯片显示范仲淹、刘禹锡、陶渊明、李白、周敦颐对快乐的看法: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刘禹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陶渊明:"乐夫天命复兮疑"。
李 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通过学生讨论旨在引出隐士文化,从而再次回归文本,从陶渊明身上概括隐士情怀的内涵。)
2、探究隐士文化、概括隐士情怀:
(幻灯片显示)
隐士文化:
是古代正直文人因仕途失意或不满浊世等原因,而采取的一种避世的人生态度,他是古代知识分子"独善其身"的高洁人格体现。
师生共同总结:(书写板书)
隐士情怀:淡泊名利、闲适自然
固穷守节、厌恶官场
躬耕田园、诗酒琴书
乐天知命、不忘思忧
教师小结: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归宿。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园是他生活的保障,诗酒琴书是他生活的情趣,固穷守节是他信念的坚守,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渊明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四、课堂总结:
从陶渊明一生看,他鄙弃权贵遭遇挫折后的坦然,抛弃富贵回归田园的闲适,为中国士大夫摆脱挫折升华人生价值铸就了一座精神堡垒。正如孔子所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学生齐读感悟)。
面对现代人愈加浮躁与喧嚣,我要说的是文中的田园处处可寻,而难寻的是人那种快乐而又容易满足的心境。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学习古代文人们身上的闪光点,"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精神家园!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