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四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2
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四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2第3页

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那梁惠王当然会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了。

教师:孟子对梁惠王这个疑问是如何分析的?

学生: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

教师: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的?

学生: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

教师:对"五十步笑百步"喻义如何理解?

学生: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与邻国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

教师范读本段,学生朗读、背诵。

教师:他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

学生:两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

学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食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教师:当采取了这些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后,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要求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并画出排比句,各自朗读,合书回答。

学生:孟子用了四组排比句:"五亩之宅......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其中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这样,作者在这四组排比里,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即"王道之成"了。

教师: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