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三: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学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三: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学案】第2页

  (2)从主要内容看:都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3)从结果和意义看:都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二、邓小平理论

【主干知识】

  1.邓小平理论的创立

  (1)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邓小平总结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3)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 。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论点

  (1)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2)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3)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4) 是第一生产力。(5)"一国两制"理论。

  3.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1992年 :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5.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6.党的"十五大":提出高举 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列入党章。

  [深度点拨]

  (1)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

  (2)邓小平理论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3)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贡献。

  [理解概念]

  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是什么?

  (1)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的邓小平理论。

  (2)三大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三次转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归纳总结】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历程中出现的几次重要的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冲破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

  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冲破了"所有制崇拜"。

  【核心点拨】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了前人又突破了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