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提高;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开始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3)政党在中国起步较晚,1898年4 月鉴于帝国主义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剧,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的救亡团体保国会,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在上海、北京设立总会,各地设立分会。在保国会的影响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20世纪初,随着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革命团体的纷纷出现和各地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时机已经成熟。1905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七十多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了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建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民报》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12年8月,组织涣散的同盟会战斗力减弱,宋教仁便联合几个小党派,组建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宋教仁具体负责。国民党希望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在国会选举中,国民党赢得参众两院大多数的议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为阻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袁世凯制造"刺宋"案,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黄兴发起"二次革命"。由于国民党组织力量涣散,缺乏统一领导造成革命失败。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取消《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和《总统选举法》,接受日本"二十一条",加紧复辟帝制。流亡日本的孙中山创建中华革命党,继续反袁斗争,领导护国运动,1918年中华革命党易名为中国国民党。护法运动失败后,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接受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决心改组国民党。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大会通过了《改组中国国民党宣言》,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孙中山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政治基础。改组后的国民党焕发了鲜活的政治活力,在国民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背弃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蒋介石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蒋介石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右派的政治代表。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不久,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国民大革命运动失败。国民党走上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