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探究]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其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答案] 主张:德治(或为政以德、仁)。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而为一,并把那些只追求两者之一而不顾另一的平庸的人们驱逐到一旁去;否则城邦就绝不会免于灾难而得到安宁......而且,我相信就连全人类也不会得到安宁......唯有到了那时候,我们的这个国家才有获得生命并见到天日的可能。
--《柏拉图全集》第二卷
(2)根据材料二,指出柏拉图提出哲学家与国王应"合而为一"的原因。
[答案] 使政治具有智慧与力量;使国家(人类)实现安宁。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柏拉图两人治国主张的相同之处。分别指出两者的观点在当时无法实现的原因。
[答案] 相同:都主张贤人治理国家(或都强调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原因:孔子的主张
不适合诸侯争霸的需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主张不符合当时现实政治的需要。
[结论形成]
比较柏拉图和孔子的异同
方面 柏拉图 孔子 不
同
点 所处时代 雅典民主政治盛极而衰,弊端日益暴露 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政治思想 开创理想国 恢复周礼旧制 思想核心 理念论,重理性 "仁""礼""中庸" 教育对象 学生大多来自希腊城邦的上层社会 主张"有教无类",面向社会下层,"学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