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 物质性质的研究
一、课题引入
本课题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物质的性质、分类,掌握了一定的研究物质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如何熟练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过程与思路,通过运用对比、归纳等科学方法,结合已知物质性质,对物质性质与反应规律做系统比较与定性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化学知识、发展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是本课题的基本目标。
本课题在第四单元中是相对基础性的内容,不同类物质性质的研究、同类物质性质及反应规律研究都体现了分类、比较的科学方法,强调了对物质性质研究的系统化、规律化。培养学生系统研究物质性质的能力。教学中应着重于物质性质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实验方案设计中通过问题的提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研究型实验的功能。
问题的提出应充分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学生思维充分发展与发散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归纳,在学生实验方案设计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应适当加以点拨,或分解问题,降低问题的难度与层次,接近学生的思维水平,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研究型实验的课题的提出应当具有开放性,要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在学生充分提出方案、讨论与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方案进行分类、归纳与优化,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实验方案的实施,实施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善于发现、提出新问题。最终形成研究本课题的一般程序:问题的提出-→学生预习讨论-→设计与评价-→教师引导与归纳-→具体实施-→问题总结讨论-→知识与方法总结归纳。
教学中首先通过本课题前的【思考与交流】,总结以往学习和探究各种物质的性质及其规律的经验,明确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与规律,这对课题中后面的两个实验的方案设计起着启发引导的作用。
【思考与交流】
1.我们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通过研究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两方面来了解某一物质,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等,化学性质包括通性、特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2.通常从物质分类→通性(相同)→特性(差异)这样的基本思路来研究一类物质的性质。
实验4-1 纯净物与混合物性质的比较
实验4-1是对不同类物质性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多学科综合性。虽然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小学、初中以及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大多数结论来自于书本结论,且缺少系统,更注重记忆性,如何通过实验探究,特别是如何设计研究型实验进行探究,对多数学生是很陌生的。
教学中主要应达到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通过纯水与水溶液的凝固点比较,合金与成分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比较,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将混合物与纯净物性质做较系统的比较与分类;二是通过上述实验,掌握比较研究不同类物质的方法,并运用这一方法研究、获得某些物质性质的知识;三是通过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提出化学问题,设计实验,提高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比其他实验,本实验需要落实的化学基础知识较少,所需相关学科综合知识较多,学科综合性较强,所应用的研究及实验方法较复杂,有一定难度。
本实验中,实验设计是难点,在实验设计中,选择不同物质的哪些方面的性质进行对比实验,如何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科学性强,操作简便易行,现象明显,安全无害等,是实验设计过程中着重要思考与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