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四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
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四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第2页

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之: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3邻国之民不加少。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以: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2树之以桑.3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而:1弃兵曳甲而走。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是:1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王:王好战,请以战喻。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重点句子 判断句:1是亦走也。2非我也,岁也。3

介宾短语后置:则移其民于河东。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三)指导学习课文,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05年10月31日第10周) 第2课时 (43课时 )

课题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教法和手段

寡人之于国也 学习课文结构,理解文中表现的主要思想和写作特色 理解文中表现的主要思想和写作特色。 对文中表现的主要思想准确理解 讨论式

讲读式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结构,理解文中表现的主要思想(师生互动-先自学质疑,再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解答)

问题:1文章内容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的主要内容如何总结?

   2。梁惠王的疑问是什么?

   3孟子对梁惠王的疑问是如何回答的

4梁惠王的当"爱民"政策和"邻国之政"有无本质区别?

5从孟子对梁惠王的回答反映出孟子怎样的思想?"仁政"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

明确: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征战攻伐,劳役繁重,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梁惠王提出自己治国胜于"邻国之政","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的疑问。孟子正是利用梁惠王的这种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并想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的。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先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通过进一步启发,诱使对方说出否定自己论点的话,最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这两句突然转入正题,既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揭示了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这里暗示着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于是文章就自然而然地由第二部分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3段至第5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