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习第三部分(法庭上)
经过一段时间,我和父亲又见面了,那实是在什么地方?请你们自由读课文18-29自然段。
(1)这时我看到父亲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棉鞋父亲外貌的句子。从父亲的外貌中可以看到父亲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
(2)补充资料:李大钊被捕后受尽了敌人的残酷暴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用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剥去了她双手的指甲,但他始终无所畏惧,严守党的秘密。
(3)父亲受到了敌人的拷打,他的表情是平静的,你有什么感受?看到这些我们的感受如何?
(4)面对我们的哭喊声,父亲没有对我们说一句。课件出示: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而的信心。
父亲的表情是怎样的,伟大的力量是什么?在原句上划出。
师结:正是因为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正因为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忧伤,相反他用坚定、沉着影响亲人,是亲人化悲痛为力量。 生再读,感受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4、学习最后一部分
从那一别,我们再也没见过面。更没想到这竟是最后的诀别。
(1)指名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父亲的被害,作者怎么知道的?全家人的心情如何?
父亲的被害全家人悲痛欲绝。但是,他们并没有在悲痛中倒下,而是带着对亲人的怀念和对敌人的仇恨,牢牢记住了父亲被害的日子。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父亲被害的日子是哪一天?课文中两次出现了4月28日,还有一次出现在课文的什么地方?生读第一自然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开头?
(3)这篇文章写于1943年,正是父亲遇难十六周年,那么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形成什么关系?(首尾呼应)
师结:这种首尾呼应的写法它能使文章紧凑,更有感染力。(课件出示)
同学们,文中除了首尾呼应外,在课文中还有几处前后呼应的句子,请你们找出来。
5、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