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二课时 乙酸)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2)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设计实验探究乙酸酸性,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乙酸酯化反应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初步体会有机合成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探究乙酸的酸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在创设的真实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课堂以外的现实联系起来,体验化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的实际应用魅力和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理论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难点:酯化反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展示】一组漫画(醋熬排骨,醋解酒)通过漫画回答问题:
(1)他们都用到了什么物质?
(2)醋主要含什么物质(除水外)?
(3)两组漫画有无科学根据? 回答:
1、都有醋。
2、醋中含乙酸。
3、学生无法判断,认为与乙酸的性质有关 从生活事例出发,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设境激疑,进入探究情境。 环节二:感受乙酸物理性质 【提问】观察乙酸,思考乙酸有何物理性质?
【讲述】乙酸俗称醋酸,又叫冰醋酸
【板书】二、乙酸
1、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乙酸,并回答。 通过对乙酸物理性质的描述,培养有序思维 环节三:
探究乙酸的结构和酸性
【板书】2、乙酸的分子结构:
【板书】分子式:C2H4O2
结构简式:CH3COOH
官能团:-COOH
【提问】羧基应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教师评价】乙酸发生加成,条件复杂,中学不考虑其有加成反应。羰基和羟基相互影响,结果不再是两个单独的官能团,成为一个整体。
【教师追问】1、既然乙酸具有酸性,那么我们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乙酸有酸性?
2、如何证明乙酸、碳酸的酸性?
【指导实验】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板书】3、乙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H2CO3 【全班交流】羧基含羰基说明可发生加成反应,有酸性。
【小组讨论】
1、利用酸的通性。
2、利用强酸制弱酸:可将乙酸通入碳酸盐溶液中,观察现象。
【学生小组实验】
观察现象: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结论:乙酸有酸性,酸性比碳酸强 认识羧基官能团。
初步理解官能团的特殊性。
复习酸的通性。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酸性,以及酸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