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3)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4)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变式2 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 D.元朝设立中书省
答案 B
解析 三省六部制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且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所以B项正确;秦朝的御史大夫和太尉不属于宰相;北宋分割宰相权力主要是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元朝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宰相的权力有所增加,所以A、C、D都是错误的。
二、学习延伸
根据以上材料,想一想,这种措施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它有何利弊?(P15)
方法点拨 本题是一道材料分析题,解题时要读懂材料,准确把握材料反映的问题,然后分析论证,对它作出评价。
答案要点 (1)特点:形成了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体制。
①中央通过对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严格控制着地方行政,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使地方分权势力无法与中央对抗。(2)评价:①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一方面保证了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②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变式3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实行更戍法
C.设置转运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答案 D
解析 在理解史料的基础上撷取材料中"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可确定其正确选项。
课程标准 课标追问 要点提示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1)地方制度:①汉初实行郡县、封国并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加强了 中央集权。②唐朝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③宋代军事上收兵权归中央,加强中央禁军;行政上派出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的大部分由中央掌控,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④元朝设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
开端。
(2)中央制度:①汉初实行三公九卿制,宰相位高权重;汉武帝时重用身边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②魏晋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③隋唐时期形成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④宋朝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⑤元朝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
政机关。
(3)选官制度:①汉代建立以孝廉为主的察举制。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入仕的九品中正制。③隋朝以后,形成了以考试为主的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