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辛德勒名单 学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辛德勒名单  学案第3页

战后半个世纪深刻反思当年的历史,对于打击当时曾经在世界范围内一度甚嚣尘上的为法西斯翻案的思潮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使他成为一个广受人们爱戴的作家。

编剧:史蒂芬·蔡利安,又译为史蒂文·扎伊里安、斯蒂芬·泽利恩,美国著名电影编剧。担任过《苏联间谍》(1985)、《无语问苍天》(1990)、《王者之旅》(1993)、《辛德勒名单》(1993)、《大熊杰克》(1993)、《燃眉追击》(1994)、《碟中谍》(1996)、《法网边缘》(1998)、《汉尼拔》(2001)、《纽约黑帮》(2002)、《致命译电》(2005)等电影的编剧。其中《辛德勒名单》获第66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纽约黑帮》获第75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奖。

导演:《辛德勒名单》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一部影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商人辛德勒基于良心的驱使,出钱出力冒险营救在他的军需品工厂中工作的上千名犹太人的生命,终于名留青史。导演故意采用黑白片和纪实手法拍摄,营造出与众不同的气氛。全片最后用彩色拍摄真实生活中被救的犹太人子女在辛德勒墓前聚首,场面感人。

文内文外

一部充满人道主义的影片

  《辛德勒名单》具有如此巨大的震撼力和如此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应该说,是与斯皮尔伯格身上流着犹太人的血液,以及童年时代亲身体验过犹太人遭受歧视的痛苦,以及他源于乌克兰的大家族中竟有17位成员在波兰纳粹集中营中被谋害,以及他的内心深处对辛德勒--这位犹太人的大恩人怀有虔敬感恩的心态等一系列无法逃避的事实分不开的。

  早在1982年,斯皮尔伯格收到他的制片人寄给他由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基尼利所著的《辛德勒方舟》,从不细读小说的斯皮尔伯格一反常态,不仅仔细阅读完这部小说,还当即拍板买下其改编、制片权。他意识到这是他渴望已久的题材,但他自知时机尚不成熟。直至10年以后,即进入1993年的春天,影界一些要人劝他放弃这部非商业性影片的拍摄计划,他所在电影公司的一个头面人物甚至提出:"与其拍此片,不如把钱捐给大屠杀博物馆。"这句话激怒了斯皮尔伯格,更促成了他下定决心不惜付出任何代价都要坚持拍成这部影片。电影公司最后作了让步,不得不让这位向来以游戏心态拍摄惊险片、恐怖片和科幻片而著称于世的"孩童"导演去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部影片,斯皮尔伯格首次放弃了惯用的电影特技,拒绝援请好莱坞影星主演,仅请一位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的幸存者做副导演和被辛德勒拯救出的犹太人做影片顾问。就这样,他仅耗资2 300万美元就拍出了这部长达3小时15分钟的影片。这部影片的拍摄对斯皮尔伯格来说是一次新的体验,压抑的情感闸门一下打开,他说:"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

  《辛德勒名单》虽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仍是彩色大制作的规模,全片有126个角色,动用3万名临时演员演出。在波兰除有30个外景场地,还搭制了140个布景配合。台前幕后动用了百余名犹太人参加工作,让他们重温了一次纳粹恐怖血腥的噩梦。影片情节波涛汹涌,气势悲壮,一幅幅画面--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的写实性手法,表现德国纳粹疯狂灭绝犹太人的恐怖,其惨状催人泪下。

  《辛德勒名单》成为全球最瞩目的影片,其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气质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描写犹太人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遭受集体屠杀的影片过去也拍过不少,但是以德国人良知觉醒并且不惜冒生命危险反叛纳粹,营救犹太人的真实故事片,这还是第一部。影片中,辛德勒开始时并不是英雄,为什么最后他成了一名英雄,影片并未作出解答--所表现的只是他的行为。斯皮尔伯格动用了一个小小的具有象征含义的效果陪衬:

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这情景使辛德勒受到极大的震动。斯皮尔伯格将小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在黑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