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史料四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问题:(1)依据史料一、四概括宰相制度的特点。
(2)依据史料二、三分析明朝的内阁有何特点。
[史料导读]
(1)史料一宰相"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表明唐朝之前宰相位高权重,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2)史料二中"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史料三中"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表明明代阁臣只是皇帝的顾问,不具备宰相的权力和地位。
(3)史料四表明相权对皇权能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探究一答案]
(1)宰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2)阁臣只备顾问,不具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一旦威胁皇权,就会招来灾祸;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史论总结]
明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项目 宰相制 内阁制 地位 "百官之首",地位巩固 仅是顾问侍从 权力来源 制度赋予 权力来源于皇帝个人的信任 职权 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 侍从咨询为主,无决策权,无属官 任免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性质 国家法定中央机构 不是中央正式行政机构 作用 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对皇权无约束力
探究二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史料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