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之《说“木叶”》导学案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之《说“木叶”》导学案第3页

 落木 :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疏朗与绵密交织,一个迢远而美丽的形象。

  补充:比较"疏朗"与"疏落"

  疏朗:稀疏透明、通透明亮。

  疏落:稀疏零落、稀稀落落。例如疏落的晨星

  ★思考: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明确: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

七、难点探讨:

★ 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明确: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 "说'木叶'" ,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八、课堂小结:正是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树与木有了不同的意味,诗人用"木叶"取代了"树叶"。"木叶"更能体现秋的性格:空阔、疏朗、微黄、干燥。正是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我们的诗人才"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才有了"推敲"的美谈。

九、延伸训练

  思考1: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内涵丰富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梅、柳、杜鹃等。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的艺术特点。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雪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江南月,如镜复如钩。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欧阳修《望江南》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