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导入部分用故事性的情节和设疑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的思维随历史而动。
一、乱象--战前的世界经济
1.无序的金融
材料:
1933年美元与英镑的比价变化情况
币种
月份 4 5 8 11 英镑 1 1 1 1 美元 3.75 3.85 4.5 5.5 --据高德步、王珏编著《世界经济史》等
【问题设计】材料反映了战前经济领域的什么现象?
【教师引导】材料反映了在大危机的影响下美元不断贬值。事实上,美国并非此轮货币贬值的始作俑者。早在1931年9月,英镑从1英镑兑换4.86美元,几天之内跌落了25% ,达3.75美元。政府出于不干预的原则,任其滑落。12月英镑对美元的汇率跌到3.25美元的最低点。英镑的贬值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货币贬值开始蔓延。因此罗斯福上台后,在金融领域也实行货币贬值。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各国普遍出现生产相对过剩、物价下跌的现象。为了保护国内市场,稳定物价,刺激出口,限制进口,各国竞相实行货币贬值等金融手段。正如有学者所说:"在大萧条的危机四伏的汪洋大海里,每个国家都设法为自己的人民建立一个经济的安全岛。"[2](P.665)然而,货币贬值现象迅速地从一国波及多国,国际金融领域乱象丛生。事实证明,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国际贸易因此大幅缩减,反过来对各国的经济形成巨大冲击,致使各国在危机中愈陷愈深。
2.无力的救赎--1933年国际金融和经济会议
事实上,面对经济乱象,人们也曾做出一些努力来打破日益增长的壁垒。1933年,在伦教召开的国际金融和经济会议,试图建立稳定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但是作为头号经济强国的美国,对这次会议并不热心。当会议讨论美元汇率稳定问题时,刚刚从货币贬值中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