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父亲读出来。
【设计意图】从人物语言的描写,特别是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来感受父亲的人物形象,既感受到对家人的关心,又感受到为革命献身的高尚品格,从而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更丰满、更为立体。
(3)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①同学们,读到这一句的时候,你们有什么疑惑?
预设1:此时外面有人闯进来要抓父亲,为什么他还不慌不忙?
预设2:为什么这把枪是一把闪亮的小手枪?
你们有这样的疑问,真好!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思考,说不就会找到答案。先自己思考,再同桌讨论。
②全班交流:一把闪亮的小手枪,说明父亲经常擦拭,已经做好了被捕、甚至自杀的准备,所以当时的父亲才会不慌不忙。
对比: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突出父亲的沉着冷静)
【设计意图】学生从语言文字中生发疑问,再回到语言文字中解决疑问。这就在阅读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充分与文本展开对话,也是在和自己对话。
③我和父亲在一起,我抬起头,在我眼中父亲是什么样的呢?我当时又会怎么想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从我稚嫩的眼神和幼小的心灵来看父亲的形象,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更容易走近作者,更深入了解李大钊,实现了以写来促读。深入了解语言文字,了解人物。
其实,在被捕时,李大钊还有一处神态的描写也值得我们品味咀嚼。
(4)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①严峻的态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②如果说,在被捕前,对李大钊精彩的描写在于语言描写,而在被捕时,对李大钊的直接描写更多的是神态描写。为什么呢?(对敌人的蔑视,无道理可讲。)
③从两处神态描写,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李大钊?
④朗读指导。
(5)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